新帝登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封我为后。 新帝在潜邸时已有二妃,一位是他年少相识的白月光,一位是太后母家侄女。 其他贵女们羡慕我一朝飞上枝头,母亲却愁眉不展。 可我毫不担心。 「无妨,这后位我们宋家自然是当之无愧的。」 01 我叫宋茹,镇北王嫡女,人人艳羡的一张脸让我在众贵女中脱颖而出。 先帝曾有意要把我指给他最宠爱的小儿子梁王。 然而,一场宫变来得猝不及防,梁王功败垂成,被当今圣上派去驻守西南,无诏不得回京。 如今圣上初登基,朝堂不稳,群臣纷纷上书请皇上早日立后,诞下嫡子,以安国本。 我爹爹手中握有最多的兵权,为防我家与别人有亲,我成了皇上心中皇后之位的不二之选。 可皇上足足大我十一岁,圣旨下后,我娘日日以泪洗面,我爹也唉声叹气。 「陛下文武双全,爱民如子,能为后,乃是宋氏全族的荣耀。」我宽慰爹娘。 还让人把这番话在外宣扬一番。 皇上耳目聪明,自然能听到,也会满意宋家的识相。 关起门,我娘却还是泪眼婆娑的,拉着我的手,「我的儿,后宫形势复杂,娘心疼你啊。」 皇上李昭今年二十八岁,有两位从潜邸出来的妃子。 一位封为贵妃,是他年少相识的白月光,虽出身民间,但性情爽直,深得皇上疼爱。 一位封为贤妃,是太后娘家侄女,太后与皇上不是亲母子,但是皇上也给太后颜面,令贤妃代掌中宫之权。 这两位,一个占了圣上的爱,一个占了后宫的权,谁当皇后都少不得要吃一番苦头。 正因如此,爹娘脸上半丝喜悦也无,他们只愿我平安顺遂,哪怕低嫁一些也无妨。 圣旨一出,礼部迅速着手办理,婚期定在了一年后。 我派人出去寻宫中出来的老嬷嬷,找到了从前伺候过皇帝生母的老嬷嬷。 待同嬷嬷打听清楚后,我便开始做准备:练习扬琴、学做江南糕点。 母亲怕我做无用功,劝我,「老嬷嬷说的都是圣上已故生母惠妃擅长的,当今圣上未必喜欢。」 我依旧我行我素。 练习扬琴,我请了一位江南名师,每日练习两个时辰,直到胳膊酸痛,也不停歇。 学做糕点,也请了江南的师傅,把江南独有的数十种糕点都学了个遍。 一年很快就到了。 大婚这一日,兄长背着我出了垂花门,上了凤辇。 凤辇从正阳门入,稳稳当当地经过太和门中门,被抬进了紫禁城。 凤辇入宫,钟鼓齐鸣,原本一身朱红龙袍,身着冠冕端坐在朝堂之上的李昭亲自下座迎我,与我一同完成封后大典。 华阳宫中,李昭握着我的手拿下我遮面的却扇,我听到一阵吸气声。 一个沉不住气的小宫女轻呼:「好美啊!」 我眼波流转,快速地瞥了一眼李昭,他面无表情,好似并不计较小宫女的失仪。 这一眼也让我看清了李昭的长相。 李昭肤色偏白,天庭饱满,鼻高唇薄,一双深邃的含情目,无情也多情。他比周围的人都高出不少,站立时身姿挺拔,犹如一株青松。 那双深邃的含情目此刻正平静无波地注视着我。 我快速地低下了头。 等我和李昭喝了合卺酒,伺候的下人们才陆续退下,只留我陪嫁的贴身婢女帮我卸妆更衣。 而李昭则去了东耳房里,由贴身太监伺候着脱去冠冕。 按着规矩,我先进入帷帐之中,等着李昭。 不一会儿,帷帐外就响起了脚步声。 同一时刻,有宫女来报:「启禀皇上,太后身子不适,请您去瞧一瞧。」 我眸光一闪,贤妃是太后侄女,看来新婚夜想要叫走李昭的,就是贤妃了。 李昭的脚步停住,站在帷帐外对我说:「皇后先安寝,朕去去就回。」 我柔柔应是。 深夜,当李昭再次回来时,我正坐在桌前吃荷花酥。 看见他进来,我慌忙起身:「皇上,太后身体如何?」 「无甚大碍。」李昭轻描淡写地说,「你在吃什么?」 「臣妾自己做的荷花酥,皇上要尝尝吗?」我把盘子往李昭面前推。 李昭拿起一块尝了一口,眸光一闪,没有说话,只是咀嚼的速度快了一些,吃完一块又拿了一块。 我也陪着又吃了一块。 盘中一共四块荷花酥,此刻已经空了。 「安置吧。」李昭说。 我点头应是。 重新梳洗后,我先进了帷帐,他随后跟了进来。 轻纱浮动,灯火明灭。 新婚夜的荷花酥,很甜。 02 翌日清晨,我们早起去拜见太后。 太后面容肃穆,看到我时,眼中闪过一丝惊艳。右侧站着一位华服女子,但是面色苍白,像是没有休息好一般,应该是贤妃。紧挨着贤妃的是一个身穿水粉色衣裙的女子,背脊挺得很直,眉眼间有股飒爽之气,应当就是贵妃了。 在我打量她们的同时,她们也在打量我。 我向太后行跪拜礼后,贤妃和贵妃也向我行礼。 我把提前准备好的见面礼递给二人。 太后点点头:「后宫和睦,皇帝也能少些烦忧。贤妃,从今日起,将中宫宝印交给皇后。」 我摇头拒绝:「母后,此事不急,贤妃操持潜邸多年,从无差错,臣妾年纪尚轻,恐有差池,待他日,贤妃有了皇嗣,臣妾再接手也不迟。」 贤妃一愣,一旁的贵妃也是变了脸色。 李昭给贵妃递了个眼色,贵妃才按耐下来。 太后点点头,对我的知进退很满意;李昭也因我为他稳住太后而满意;贤妃许是因为我的退让,对我少了些敌意;至于贵妃,许是因为李昭的警告,也不敢轻易招惹我。